第414节
第361章 儿子,长大了! 有了赵睿福的保证,梁安等人把他们哥俩送走了。 眼瞅着二人出村儿之后,梁安扭头看着梁庐,重重叹口气。 梁庐苦笑,好在这出戏算是唱下来了。拍拍弟弟的肩头,感慨说道: “如果不是你那句‘现在是军人’,今儿还不知道会怎么样呢。” 梁安明白的“嗯”了一声,瞅着地里的干活的人,想了一下,说: “二哥,今儿咱们两家先别干了。孩子们回来,好好亲兴亲兴,明儿再说。” 梁庐看着梁汉松,笑着伸出手臂搭在儿子的肩头。忽然发现,已经不那么轻松了。 儿子,长大了! 深吸一口气,看着田里,轻笑一下,说: “好,咱们今儿就歇一天。昨儿给咱爹炖了半只鸡,家里还有半只,中午去我那吃。” 梁安跟自家大哥没有客气的,点点头,便转身去了地里。 今年的农活,他们家是雇人做的,没有用满月山庄。 人情不好搭,倒不如一天给十个铜板,自己用着还仗义。 镇上打零工的,很愿意做这事儿。一连十天坐下来,也能赚的一钱银子,比零工靠谱一些。 雇人干活儿主家不跟着,肯定不放心,尤其是他们地里都是药苗,万一薅错了,那损失的可是银子。 大家伙人一听今儿不做了,纷纷收拾东西回走。 梁汉森看着地里的帮工,放心的点点头。 家里那么多地,单靠双亲还有妹妹,肯定做不过来。 雇人种地,看着好像奢侈,可能抢出时间,秋收也能找补回来。 爷仨回到家之后,黑冰便抱拳回房休息。至于李紫玫,早就在齐妙的闺房,睡得昏天黑地。 齐妙从闺房退出来,跟着梁安父子来到正房。 放上炕桌,倒上温水,梁汉森从怀里把这几个月的军饷拿出来,就直接放在了桌上、交给父亲。 曹氏没在家,应该是在二房那边做饭呢。 “爹,用我的钱给那些帮工发工钱。” 我的钱。 梁汉森说的很仗义,也说的很满足。长这么大,终于有一分银子是属于他自己的,而且还能拿出来贴补家用。 那种感觉,只有自己才能体能体会的到。 梁安笑眯眯的看着儿子,伸手接过荷包在手里掂了掂,点点头,说: “好儿子,给爹争气。军队还好吧,吃的、用的可还行?” “放心吧爹,儿子很好。”梁汉森沉稳的说着。 这一年多在军营历练,梁汉森已经褪去了年少稚嫩,完全成长为一个靠谱的小伙子。 梁安欣慰,扭头看着一旁的闺女,沉着脸,没有吱声。 齐小妙秒懂,巴巴的走过去,搂着父亲的脖子,说: “爹,我回来了。你有没有想我啊?” 梁安冷“哼”一声,斜眼看着她,撇嘴道: “你这个丫头,出去就不知道回来。这一走多久,你可知道你爹有多担心你。” 说着,伸手轻撮她的额头,那个样子十分宠溺。 父亲对女的感情总是不一样的。即便齐妙不是他亲生女儿,但他对她的感情仍旧胜似亲生。 他们父女之间,感情自然好得很。 齐妙搂着梁安的脖子,来回晃悠几下,撒娇的说: “哎哟爹,我不都跟您说了嘛,去军营当军医。多厉害的事儿啊,可不比我哥差,您说是不是?” “哼,还好意思说。”梁安撇嘴,一脸傲娇的表情继续道,“那三十万圣天大军毁于翻龙骨,你去帮什么忙了你。” “嘿嘿……” 齐妙谄笑,比划着大拇指,一脸钦佩的表情,说: “爹,你好厉害啊!这都知道,佩服!” “臭丫头,又揶揄你爹。” 梁安笑着轻拍她的额头,然后把闺女搂在怀里,看着儿子又说: “既然世子爷让你们仨去成阳王的军队,你是怎么想的?” 梁汉森听到这话,抱拳一下,规矩的回答说: “爹,我是军人,自然要服从命令。上面如何安排,我就如何做。争取二年当个百夫长,然后做成将军。” 不想当将军的士兵,不是好士兵。 这话在梁汉森的身上,体现的是淋漓尽致。 自打他进军营的第一天起,心心念念的就是要当将军,要给齐妙做后盾。 梁安看着一脸信誓旦旦的儿子,满意的点点头,说: “百夫长、将军都还不急。世子爷让你去的地方不错,你到了那好好学。传闻成阳王手里捏了先皇给的一支军队。以一敌百,战无不胜,所向披靡。” “据说只要进了那支军队,武功可以在三年时间就能达到七虹的‘黑’字辈,传闻是真是假不一定,但你要好好学习,懂吗?” 梁汉森听到父亲这话,重重点头。端起杯子喝了一口,轻声地说: “放心吧爹,我不会给您脸上抹黑的。” 自打去了南境,守夜抢着守,什么难做做什么。 他就想快点拔尖儿,然后给自己谋个好前程,给家里谋个好生活。 如今…… 终于算是完成第一步。 成了军队的在册官兵,跟那些服兵役的就不一样了。这往后就是他的营生,养家糊口的本领。 “爹,咱家的事情我都听说了。我奶、我老姑、我大爷他们……所以,我想让你们搬家去京城,我肯定在军营好好努力,军饷全给你们,你们……” 梁安明白儿子的意思,隔着桌子拉他的手,又看了看闺女,道: “这事儿不急。你妹妹的事儿处理好了,自然就都过去了。暂时先不去,爹再多种几年药材,攒点银子。” 种中药是个赚钱的法子,去年他们家赚的,可比以前种地要多了好几十倍。 虽然儿子在军营中有军饷,可京城那个地方,寸土寸金。 梁安又是要强的个性,自然不会同意让独孤寒给操持一切。 那样的话,女儿会在夫家打不起腰。 齐妙很想说她能养得起,可话到嘴边,还是咽了回去,没有说出来。 梁汉森还算了解梁安,见他这般说也不着急,反握着父亲的手,笑眯眯的道: “放心吧爹,咱们家会越来越好,我跟汉松哥也会争气的。到时候,您跟二大爷都过去,我们在京城扎根。” 人往高处走,水往低处流。 这是亘古不变的道理。 他就想着有朝一日,把双亲都接去京城,他来养活。 齐妙靠着梁安的肩头,看着跃跃欲试的大哥,一脸恬静。 若真是这样,那她可以慢慢把生意挪到京城。 百货、扎针,都可以挪过去。 嗯嗯,就这么办! “妙儿,你云叔父那边,可有消息?” 梁安一直惦记云记阳,那会儿听到些消息,可最近又没了信儿。 齐妙明白父亲的担心,看着他点点头,说: “救出来了,现在被百里银尘带走,他对云叔父……很敬仰。” 梁安听到这话,放心的舒了口气。端着茶杯喝了一口,喃喃的道: “救出来就好,救出来就好啊!” 曾经生死与共的兄弟,还有这么一个活在世上,梁安自然对他心有牵挂。 梁汉森见说的差不多了,瞅着梁安主动要求的说: “爹,我回来了,怎么都得给我爷磕头、请安。咱们过去吧,也差不多该吃午饭了。” “好好好。” 梁安一连说了三个“好”,下地穿鞋,道: “百善孝为先,你能做到这样,不错。不过你爷……糊涂了,好在哑巴了,不能说话。但做什么行为,你……稍微忍着点。” 齐妙闻言怔住,看着梁安纳闷的问: “爹,我爷又咋地了?” “打人。” 梁安无奈的摇摇头,穿好鞋子之后,苦笑的道: “自打上次你走之后,他见谁都打。有的时候偷跑出去,逮到谁就打谁。栓子、柱子都挨打了。要不是看在我跟你二大爷的面儿上,人早就找家来了。” 齐妙听了撇嘴,梁汉森听了蹙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