七猫小说 - 科幻悬疑 - 初唐峥嵘在线阅读 - 初唐峥嵘 第331节

初唐峥嵘 第331节

    “父亲,怀仁何以册封郡王?!”平阳公主转头就问。

    “那只是顺带的,主要还是为了怀仁日后。”李渊咳嗽两声,解释道:“怀仁本祖籍陇西成纪,父亲早亡,唯有寡母,清河崔氏,天下望族……”

    听起来这个理由还挺不错,与清河崔氏联姻,虽然皇族也不是陇西李,但终究是宗室,也算门当户对。

    平阳公主一点都不客气,将起居郎赶出去,才问道:“怀仁很快就要回朝,让他出面与突利可汗结拜作甚?”

    李渊沉吟片刻后,看向李善,“如今突利可汗辖云州,商路来回,你与其结拜为兄弟,或可择机挑动,亦或交易骏马耕牛。”

    这个理由不是牵强,而是扯淡!

    但李善知道自己没有询问的资格,一边朝平阳公主使了个眼色,示意不要再问了,一边躬身应道:“皆听伯父吩咐。”

    李渊也有点不好意思,干笑了几声,“怀仁不会生怨吧?”

    “尚未加冠,亦非如燕郡王坐拥重兵,陛下赐附宗正属籍,册封郡王,如此重恩,臣感激涕零。”李善正色道:“只是与突利可汗结盟事,还请陛下示下。”

    一边说着,李善一边在心里盘算,其实李唐宗室中,爵封郡王的一抓一大把,即使不是如庐江郡王、淮安郡王、淮阳郡王那般依附东宫、秦王的也不少,但突利可汗肯定是要找个有分量的。

    并州总管任城王李道宗绝对有这个分量……李渊为什么不用他,却要将自己顶上去?

    要么是李渊对李道宗的信任有所保留,要么是东宫的谋划……李善如此揣测,他想起了出迎苑君璋途中对裴寂的试探……那厮有可能知晓内情。

    是对自己的怀柔笼络吗?

    李渊说了几句,显然察觉到李善心思杂乱,停下后想了想,轻声道:“无需担忧,虽稍稍逾越,但以尔之功,足矣足矣。”

    明面上的功劳自然是不够的,但暗地里引发突厥内乱,勾连突利可汗,从而使边境压力大减,这样的功劳却是够的。

    “药师三四月份即能北上赴任,到时候朕会召你回朝。”李渊安慰道:“回朝任尔选职,有平阳在,不用担忧。”

    李善一边应是,一边琢磨,这句话说的影影绰绰,大约是在肯定自己不肯涉入夺嫡,保持中立的态度。

    顿了顿,李渊补充道:“明岁加冠,也该完婚了,朕命宗正为尔主持。”

    李善眼睛一亮,“明岁成婚……陛下赐婚?”

    “咳咳咳!”平阳公主的咳嗽打断了正要点头应下的李渊,她好笑的瞪了眼李善,才解释道:“父亲,清河县侯之女才十一岁,想多留两年。”

    李渊呆了呆,放声大笑道:“怀仁是等不及了……难怪平康坊吟花!”

    第五百二十二章 反应(上)

    半年内力挽狂澜、殊功屡立,回京大半个月一直未得封赏,突然间列入宗室,册封郡王,消息短时间内传遍了整个长安。

    赐郡王在之前几年内不算少见,但李善太过年轻,也不像杜伏威、罗艺一般是坐拥重兵的割据势力首脑,满城皆哄然。

    张文瓘翻身下马,三步并做两步窜入门,扯着嗓子高呼道:“姑姑,姑姑,表妹快来!”

    崔家这座宅子不算大,正在教导女儿庶务的张氏眉头一皱,笑骂道:“再过两年就要成婚了,还如此冒冒,遇事不静。”

    但等张氏在前厅听侄儿将消息说了一遍后,她手扶着案桌,瞪大了眼睛,声音都在微微颤抖,“邯郸郡王?”

    一旁的崔小娘子和母亲一个模样,眼珠子瞪的溜溜的圆,亮闪闪的,“祖籍陇西成纪……”

    张氏也反应过来了,“怀仁真的是宗室子弟?”

    张文瓘无语了,“适才都说了,附宗正属籍。”

    张氏想了想,问:“只为犒功?”

    “怀仁兄功勋累累,自其出镇代州,突厥数败,难越雁门。”张文瓘随口道:“不过圣人视怀仁兄如子侄,附宗正属籍也不奇怪。”

    张氏点点头,不再去想这些,在心里琢磨了会儿后,脸上浮现出笑意。

    对于这个当年看不顺眼的未来女婿,如今张氏是越看越顺眼,这是个从各个角度来说都堪称完美的女婿。

    论文论武,都是一时之选,家事简单,不用操劳太多庶务,上头就一个婆婆还特别对脾气……至于让崔信恼火不已的那些,什么美妾俏婢,什么流连平康坊,在张氏看来,算不上什么过错。

    呃,其实就崔信本人来说,也不认为那是什么过错……如果算,主要是因为那是女儿未来的夫婿。

    张氏觉得唯一的缺憾在于门楣,婚书上父祖辈皆唯有李姓,祖籍陇西成纪,未有名,她私下问过好些次,崔信只提及,非寒门子弟,也勉强算是门当户对。

    再说了,论门楣,天下难道还有高过清河崔氏的吗?

    而现在,唯一的缺憾也被补全了。

    在这个时代,族籍就是门楣,当今皇室虽非陇西李氏出身,但也是传承数百年的豪门大族,娶妻嫁女多有时起时微的大族,如独孤氏、扶风窦氏、弘农杨氏、洛阳长孙氏,最近两代更有太原王氏、荥阳郑氏这样的五姓七家。

    从某个角度来说,李渊选择这个封赏虽然有让李善顶锅的意味,但同时也弥补上李善在世人眼中最缺憾的一块拼图……身世。

    张文瓘兴冲冲的说:“下次再遇,王仁佑那厮再拿此说事,必要给他几个耳光!”

    “胡闹。”张氏训了句,脸上却是笑吟吟的。

    “姑母,侄儿先走一步,姑父入直中书,说不定就是他拟诏呢。”张文瓘笑嘻嘻的说:“适才思谊兄发帖,今夜聚饮为怀仁兄贺。”

    “那是……”

    “思谊兄乃中书令杨公长子,去岁进士科,与怀仁兄是同科,极为交好。”

    张氏微微点头,她也听说过李善交友广济,但没想到杨恭仁长子与其为友……之前东山寺那事儿还历历在目呢。

    目送侄儿离去,张氏侧头看了眼女儿,笑道:“再无碍处了。”

    崔小娘子低着头不吭声,白玉一般的脖颈染上一层绯红,一方面是因为虽然已然定亲,但因为当年李善亲斩崔帛首级,清河崔氏族人还是有大批反对的。

    清河崔氏一族,出仕者除了崔信之外都依附东宫,因为太子李建成对李善的怀柔笼络没有明着反对,但一直拿着门楣说事,如今这个障碍已经不存在了。

    另一方面,张氏有意提前为女儿行笄礼……行笄礼之后就能嫁人了,但崔信一直反对,被迫无奈在都已经定亲的情况下拿门楣说事,张氏好几次都被气笑了。

    是你自个儿说什么算是门当户对,却非要将女儿留到十五岁,李家其他的什么张氏也不在意,但朱氏性情刚烈直率,与女儿颇为投缘,相处融洽,所以张氏有意尽早完婚。

    毕竟明岁李善就要加冠了,如果真拖上四年,只怕朱氏日后和女儿相处就有些间隙……张氏是崔信的第二任妻子,过门后与婆婆相处很是有些磕磕碰碰,一旦出了什么事,老人家就要说,“当年卢氏如何如何……”

    再加上张氏未有子嗣,唯此一女,一边想着这些,她一边打着腹稿,准备稍后好好劝劝夫君。

    而此时此刻,中书省内,崔信勉强堆砌笑容应付来恭贺的各位同僚,去中书侍郎温彦博处告了个假,准备提前溜号。

    温彦博刚刚觐见从宫内回来,笑着说:“清河好福气啊,如此英杰,实是手快,不过亦乃天合之作。”

    清河崔氏一族,在北魏、周齐隋三朝均未得郡望为号,直到崔信招抚苑君璋后,得封清河县侯,所以温彦博以清河相称。

    “彦博公过誉了。”

    彦博其实是字,温彦博本名温大临。

    “绝非过誉,仅《爱莲说》一文,汝女汝婿足以铭传后世。”温彦博笑着说:“适才陛下传召,命某与邯郸郡王同行,巡视代、朔二州。”

    崔信脸色变了变,扯开话题寒暄了几句离开,迈出中书省,由承天门大街走出朱雀门,他侧头正看见老迈的裴世矩在侍者的搀扶下上了马车。

    提前放衙的不止一人啊。

    崔信沉默的回了家,一进门看见急迫迎上来的妻子,以及眼中带着希翼的女儿,本就不好的心情更坏了。

    大半个月前李善回京第一时间觐见,出宫后崔信就察觉出有些不对,立下大功的李善被陛下罚俸……只不过其中缘由,李善始终不肯透露。

    将近二十天后,突然附宗正属籍,册封郡王,太奇怪了,再加上适才得知,中书侍郎西河郡公温彦博奉命巡视代州……由不得崔信心疑,那位未来女婿估摸着又折腾出什么事了。

    听着妻子的絮絮叨叨,崔信长叹了声,“依你依你,你遣中人相询,让李家登门请期吧。”

    不一定是今年明年出嫁,但许李家请期,就意味着出嫁已经正式提上了日程……再拖也拖不了多久,一两年也就到顶了,怎么也拖不到十五岁及笄。

    张氏诧异的看着丈夫,自己准备了那么多说辞,还没说一半,丈夫的态度突然来了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?

    崔信在心里暗骂,如果自己完全不知情也就罢了,但既然知晓一二,如果不让李家来请期,谁知道李善那小子会怎么想……他可以确定一点,虽然不知内情,但必定是有一定危险的。

    说来说去,还是因为宠女狂魔的秉性啊,崔信的心情很糟糕。

    但长安城内,因为这件事,心情比崔信更糟糕的人还是有的。

    裴宅的一处小院内,李德武靠在榻上,一边自斟自饮,一边啐骂道:“父亲不认,现在连祖宗都不认了!”

    第五百二十三章 反应(下)

    黄昏时分,通往日月潭庄子的道路上,一辆马车正疾驰而来,车厢里偶尔有人低喝几声,驾者立即挥动长鞭,驱使马匹加速。

    两三年了,李善的到来对周边环境产生了很大的改变,世家子弟、达官贵人来东山寺上香,第一印象,也是印象最深的就是这条路,用细碎的石子填充而成,下雨不翻浆,降雪亦不滑。

    但这般的高速,车厢里的凌敬也难免头晕眼花,他今日一直在天策府内,一个时辰前才知晓李善册封郡王一事,受秦王李世民叮嘱赶了回来。

    在很多很多人看来,李善被赐附宗正属籍,这是圣人的厚赐,若非李善去年妙手救回了平阳公主,即使连连立下大功,也难以被列入宗室。

    在这个时代,普通乡间势族或者寒门,甚至草芥常常在有一定的身份地位之后,以这样的方式抬高门楣,不过一般是攀附而上,比如扬州杜氏,在历史上就攀附京兆杜氏,以连族来抬高门楣。

    而李唐皇室一般是赐下,杜伏威不过草芥之民,李世绩家中豪富,但也不过乡间势族,即使是罗艺、胡大恩,也是普通士族罢了。

    但在凌敬、李世民这些知情人看来,李善是不同的。

    曾祖申国公李穆历经四朝,名望颇高,父祖辈多得赐爵,族中英才济济,若非李金才坏事,传承四代至今,门楣虽难比五姓七家,但或能与河东裴氏、解县柳氏这样的望族相仿。

    李世民甚至都打定了主意,待得他日事成,登基称帝,当复申国公爵位,为李善出一口恶气。

    凌敬不知道李善会有什么样的反应,更不知道朱氏会有什么样的反应,所以急着赶回了庄子。

    “凌公回来了。”

    守着村口的青壮远远打了个招呼,勒住放缓马速的坐骑,“今夜能好吃喝一顿,适才七伯还让人去买了二十口羊呢!”

    凌敬掀开车帘,皱眉问:“是朱玮吩咐的?”

    “是。”

    “怀仁回来了?”

    “郎君回来了一趟,午后又入城了。”

    凌敬沉默了会儿后下了马车,踱步入庄,远远看见李宅周边一片喧闹,走的近点,隔着围墙听见妇人的恭喜声,偶尔能听见朱氏开口……朱氏说话如刀切萝卜,爽利的很,很好分辨。

    或许是自己想差了?

    凌敬有些许纳闷,想了想去了对门,径直回了家,随口问了几句,两个儿媳都一脸的羡慕嫉妒,说起朱氏兴高采烈。

    其实凌敬的确想差了,朱氏当年被送往岭南,恰好巧遇被流放的李德武,在岭南之地,少见世家子弟……但在经历了这一切后,朱氏对李德武的厌恶、痛恨难以言表,她现在只关心自己这个儿子。

    对朱氏来说,儿子被列入宗室,册封郡王,这意味着他日即使身世大白于天下,至少无性命之危,甚至仕途都不会受到太大的阻碍。

    至于李家……李金才是以谋反定罪的,阖族俱亡,不拖累儿子就不错了,给不了任何的助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