七猫小说 - 科幻悬疑 - 悍女当道,发家致富养崽崽在线阅读 - 第317章

第317章

    不过,从这女人的穿着、装扮上,还有她对将军的爱慕,他们觉得,这女人就是北齐公主。

    许知府:“这么做,顾将军那里,会不会……”

    凌八回道:“顾将军很忙,不会理会这等小事。”

    齐鸢似是受到了奇耻大辱,她当即大怒,对着凌八怒喊道:“不过顾将军圈养的一条狗,你算个什么东西!

    她若非被人控住,此刻早就上前,找凌八算账了。

    凌八面容不变,凌七却是听不下去:“整日缠着我们将军不放,女人的脸,都被你丢尽了!”

    齐鸢胸口起伏,她一手指着凌七,“你给我等着!”

    “凌七,莫要动怒。”凌八动手拍了拍凌七后肩,而后看向公堂主位:“许知府,该女行动可疑,我怀疑,她是北齐暗探。”

    “果真!”因凌八提醒,许知府醍醐灌顶。

    “肆意行凶,殴打我淮远子民。不用怀疑,她就是北齐暗探。

    来人,待下去,先打三十大板,押入大牢。”

    许知府此刻认为,这女人之所以会如此言语,定是她的缓兵之计。

    “一派胡言!”齐鸢胸前憋闷,似要炸裂。

    ……翌日一早,邱妍和姜柳主仆返回了白阳,而后,各自分散。

    回家之后,邱妍稍作休息,便去了馄饨铺。

    她一去便寻了邱玉梅,对她说道:

    “姑姑,我又买了家铺子。”

    邱玉梅了然笑道:“这事儿,我早就听你姑父说了,就是他原先的茶楼。”

    “除了那家,还有一家,我在淮远,另买了一家铺面。”

    “淮远?”这个大侄女,无时无刻,不让邱玉梅震惊。“你要将馄饨铺开到淮远?”

    邱玉梅原本觉得,因和邱妍在一起,让她见了不少世面。

    可现今她才发觉,自己就是个井底之蛙。

    “嗯。”邱妍挑唇,点了点头,“姑姑,你想不想去淮远继续做掌柜?”

    “我……能做好吗?”想,邱玉梅当然想。

    “我相信姑姑。”邱妍说罢,想到了姑父,“对了姑姑,等过些时日,药铺开张,我想聘请姑父做那里的账房,您回去问问姑父,看他同意吗?”

    “不用问,你姑父昨儿还跟我说,想去原先茶楼继续做账房呢。想来,他也是想跟着你干。”

    第336章 私塾去不成了

    若在往常,自己男人被迫失业,邱玉梅肯定会郁郁寡欢,食不下咽。

    但现如今,她自己也能赚钱,且所赚银钱是赵三的好几倍,她有底气,还怕什么。

    若是赵三找不下活,她仅靠一人养家,完全没问题。

    只是,赵三并不这么想。

    他一个大男人,怎可闲在家中让娘子养活。

    后院儿内,传出了朱娟无奈的嗓音,

    “小主子,咱能不能将闪电拴起来,别到哪儿都带着它。”

    顾小然:“不行,闪电会孤单的。”

    说罢,他牵着闪电走向了院门方向。

    朱娟忙快跑着追在了身后,“小主子,等等我……”

    邱妍听到后院声音,这才知晓,三个孩子来了白阳。

    说起来,过了明后两日,也到了弟妹入学的日子。

    邱妍起身去了后院儿。

    邱旭兄妹正同一方向,默默注视着顾小然那圆滚滚的小身体。

    他们有些同情朱娟。

    真不知道,小然那么胖,为什么还能跑的那样快。

    小然每天一睁开眼,就有做不完的事,带着他的闪电不是跑就是跳,

    小然越大越淘,小嘴却是越来越甜。

    邱灵儿无声道:‘顾小然,你该减肥了。’

    看到姐姐,邱灵儿快跑上前,拉住了她的手臂。

    “姐姐,我刚还想着去寻你呢,可巧就看到你了。我上次问你的事情,你考虑的怎么样了?”

    小姑娘神色复杂,带着忧虑,让邱妍很是不解。

    “什么事?”邱妍话刚出口,她就想起来了。“灵儿,姐姐近日太忙,忽略了此事。”

    有关女子书院之事,自打妹妹跟她提及,邱妍也曾好好考虑过,只是现在,她要做的事情实在太多,抽不开身。

    邱灵儿听罢,想到姐姐近日忙碌,面上带了歉意。

    她并不知晓,姐姐过年之后,一连打算开两家铺面。

    “灵儿,你闲暇之余可以向小伙伴们打听打听,有哪些人家愿意将女儿送去书院。”

    “嗯,好。”

    邱灵儿想到了她的那些少的可怜的同窗小姑娘,书院开下后,若收不了几个学生,那还不如不开的好。

    说起来,她也只是喜欢鹿茗书院那种氛围。

    或许,事情不会像她想象的那样糟。

    “姐姐,私塾去不成了。我今日拜会韩夫子,听她说,不做夫子了。”

    邱灵儿说这话的时候,声音低低的,有些难过。

    “为什么?”邱妍不明所以。

    妹妹的学业,可不能耽误。

    “韩夫子说,她教书育人本不为赚钱,可是,她今年,连私塾租金都交不起了。

    今年刚开过年,就有三家父母前来告知,说他们女儿不来了。

    他们有一个因启蒙期满,不读了,另一个在家请了夫子,最后一个,去了府城女子书院,投奔亲戚了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