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30节
被李光地为首的汉臣连消带打,马齐也无话了说:“罢了,首辅大人既然如此决定,那就这样办吧。” 张顺的折子送到刑部衙门,雍亲王把刑部尚书王掞,和去年升任刑部郎中的王进一起叫进来。 “都写在折子上了,你们带人先去陕西邵家把六千石赈灾粮食收拢,送去保宁府赈灾,再把涉事官员都抓了送回京城。” 王掞和王进看完折子,若是折子上写得没错的话,此时定然涉及陕西督粮道官,这是朝廷特派的四品要员,他们能抓? “折子上写得都没错,别管是谁,就算是督粮道官,该抓也得抓。” “四爷,您给我们透的底,您是不是知道张顺长大人的折子……” 胤禛点头:“我另派人一路监察赈灾粮运输,粮食怎么被贪的,贪了多少,爷一清二楚。” 听四爷这般说,王掞和王进就放心了。 “四爷放心,半月内,我等定然会将此事办妥。” 王掞和王进带着人手以最快的速度赶王陕西,找到贪污的赈灾粮时,赈灾粮已不足六千石,王进用从邵家抄家得来的银子,从汉中府当地粮商手中买高价粮,凑够了六千石,他亲自押送去四川保宁府通江县。 王掞留在陕西查案,准确来说也不叫查案,因为有人把证据和涉事的人员名单都交到他手上,他直接抓人即可。 王掞不认识给他送证据的人,王进若是在,肯定能认出来,这个人原来是山东武定府叶氏商行下属粮店里的护卫马二,武定府一场大战中,马二还借了一把短剑给王进,后来一次运粮时和土匪交手,受了重伤,身体养好后被调到叶氏商行旗下陕西粮铺里当掌柜。 王掞不认识马二,但是叶氏商行背后的主子是谁他还是知道的。九福晋,九皇子,雍亲王,再加上姚元景、张廷玉,这些人穿起来后,王掞看明白了雍亲王背后的底气来源,也看明白了藏在水下的关系网。 王掞以雷霆手段办案,不等王进回来他就押着犯人进京。回京的路上,王掞想,皇上定然知道些什么吧,要不也不会放手让雍亲王来管这些事。 康熙知不知道?他应是知道的。太子知不知道?陕西督粮道官被押解进京时,他这才猜到老九和老四联手了,暗中偏向老九的汉臣,如今都偏向老四了。 “当初汉臣只是和老九稍有牵扯皇阿玛就坐不住了,陈廷敬丢了内阁首辅之位,老九等同于发配去了海参崴。怎么到老四这儿,皇阿玛不仅不打压,还把老四提做雍亲王?” “前后也就几年,中间到底是什么变了,才叫皇阿玛改变了主意?” 让太子陷入沉思的问题,对李光地、李德明、姚元景来说这是明摆着的事。汉臣还是那些汉臣,皇上还是当初那位皇上,唯一变的是朝廷,是连年天灾下,快要压不住的民怨。 这时候,用汉臣算什么,只要能稳住朝廷和天下百姓,安稳度过灾年,比什么都重要。 就是因为看出了这些,李光地和姚元景行事的手腕才强硬起来。 至于皇上秋后算账,那就等到算账那一日再说吧。再这样拖拖拉拉下去,他们都怕朝廷撑不到秋收算账那一日。 除了四川之外,其他省也有几起贪污赈灾粮之事,都因为证据齐全,火速查实后被解决,没有激起民乱。 熬过了最难熬的二三月,待到五月,南方的夏收陆续开始,地里粮食有了收成,天灾似乎过去了一半。 六月初一大朝议,康熙振奋道:“诸位爱卿的辛苦朕都看在眼里,再坚持几月,待到秋天丰收后,彻底度过这连年的天灾,就彻底好了。” 太子朗声道:“多亏了皇阿玛英明,否则上半年也不会如此容易度过去。” 康熙笑道:“朕有何英明可言,内阁阁老们日夜辛劳,该为他们表功才是。” 李光地跪下道:“臣等不敢居功。” “有罪该罚,有功当赏。等到秋收后,一块儿给你们论功。” 这话听到太子及李光地等人耳朵里,意思自动翻译成:等到秋收朝廷度过难关后,朕再来和你们算账。 太子忍不住嘴角的笑意,若是丢掉陕西一督粮道官要职,换来皇阿玛打压支持老四的这些汉臣,他也不亏。 李光地跪下磕头,缓慢起身。 不妨事,皇上若是要清算,他老头子顶罪便是。陈廷敬那老匹夫不是说了么,等他回乡,他去福建给他接风,希望陈廷敬不要食言。 李光地的背好似又佝偻了一些,李德明叹息,姚元景眼神愈加坚定。 六月初三,浙江送来急递,康熙听到急递两个字眉头都皱起来了。 “梁九功,念给朕听听。” 梁九功打开折子,刚看了两行字,顿时大喜道:“皇上,浙江巡抚抓到了朱三太子,已命浙江巡抚衙门官员押解朱三太子进京。” 康熙露出个笑脸:“看来钦天监解的梦没错,山陵崩真应在朱家后人身上。好呀,太好了,顺利夏收暂解天灾之难,如今又抓到了朱家后人,以后再无人敢打着朱家后人旗号反清复明,当真是大好事一件。” “恭喜皇上贺喜皇上,这个月真是好事不断。” 明朝后人自朱三太子死绝,大清江山永固! 满臣听到这个消息欢欣鼓舞,大清的汉臣里,对明朝还有些许怀念的人不多,听到这个消息,也不怎么上心。 改朝换代,常有的事情。满人也不用如此高兴,今日绝了明朝的后,明日,焉知不是大清的末日? 胤禛、胤俄等皇子对朱三太子也不怎么上心,办好当前的差事才要紧。 “四哥,月底皇阿玛巡幸塞外,也不知道会叫谁去半驾。” “你想去?” 胤俄点点头:“如果皇阿玛去科尔沁的话,我想跑马去海参崴看看九哥九嫂。” 胤裪凑了个头过来:“十哥,你是不是忘了,十四弟也在海参崴。” 哎哟,胤俄还真把十四弟忘了。 “哼,看他做什么?皇阿玛又没叫他去海参崴,他自己偏要去。咱们兄弟在朝上当差,他在海参崴不知道玩得多开心,我才不去看他,免得自找不痛快。” “听你的意思,你也想去海参崴。” “想去,怎么不想去,我也想跟着海军训练,等有一日,也能领兵出海打天下。” “嚯,十哥,没想到你还有这个想法。”胤裪拍拍他肚子:“这都成一坨了,您这样能和洋人打?” 胤俄吸气,摸摸肚皮,还是没腹肌。哎,是该练一练了。 胤禛忍不住笑:“你们俩别在这儿斗嘴,皇阿玛叫谁伴驾只有他的安排,咱们听着就是了。” 十弟和十三弟都有可能伴驾,他么,去年他帮漠西蒙古上书买粮之时,皇阿玛就警告过他,不要和蒙古接触。皇阿玛巡幸塞外,无论如何也不可能会带上他。 往年巡幸塞外早就出发了,今年为了等夏收丰收的消息,等朱三太子进京,一直等到七月中旬,这两件事落定了,康熙这才心满意足地出发去塞外。 伴驾的小皇子点了胤禑、胤禄、胤礼、胤祄,成年皇子点了太子、胤祉、胤俄三人。 朝堂之事由胤禛、胤祺、胤禩等皇子和内阁商议处理,每日重要事宜快马送去塞外给康熙批复。 离京那日,太子专门来跟胤禛告别,太子笑道:“在皇城待久了,就想去草原上跑马松快松快,孤本来还想着这次皇阿玛能点四弟去,到时候咱们兄弟也能比一比马术,没想到皇阿玛竟叫四弟留京。” 胤祉得意地打马走过:“太子爷不用跟老四说这些,老四本来就不擅骑射,你跟他说这些,不是戳他心窝子么。” 太子放声大笑:“是孤的错,竟忘了四弟不擅骑射。如此留在京城也好,免得在蒙古王公面前丢脸,到时候反而不美了。” 胤俄瞥了太子一眼:“太子擅骑射?一年跑马几回?” 太子还想说什么,被胤俄一句话憋回去,他一个常年住宫里的太子,说他常常跑马估计也没人信。 胤俄笑了声,又冲胤祉去:“三哥,你不是自诩是风流雅士,最厌武夫,难道你嘴上一套背后一套?嘴上说不喜欢武夫,实际上偷偷练习骑射?” 胤祉轻哼:“老十,你今日话也太多了些。” 胤祉骑马走了,太子觉得没趣儿,也走了。 胤俄对四哥道:“别搭理他们,不就是去塞外嘛,要不是想找机会去见见九哥九嫂,我都不想去。” 胤禛真的一点没生气,他早就知道他去不了草原。 “太子、三哥这点挑衅的话我也从未放在心里,你不用替我出头。” 比起他要做的事,这种幼儿斗嘴的行为,只会让他发笑。 “四哥想得明白就好,弟弟我就先走了。” “走吧,路上照顾好自己,别生病了。” “生病了刚好,到时候我去海参崴看病去。” 胤祥翻了白眼:“你得了什么不得了的病,随行的御医都治不好,你偏要去海参崴,你看皇阿玛会不会答应。” 胤裪笑呵呵道:“十哥,别太心急,到时候给九哥九嫂他们惹麻烦就不好了。” 胤俄叹气:“行吧,到时候我见机行事。” 御驾走后,胤祥对四哥说:“外强中干,色厉内荏,太子爷这几年愈发外露了。” 胤禛嗯了声。 太子坐卧不安,怕底下这些弟弟比他强,又怕他出手太重引来皇阿玛不满,暗中动手又没多大作用,被查出来又折损他自己的人手。 “他若真有本事,底下弟弟强,那是他的助力,他怕什么。” 胤禛笑道:“胤祥,我不是二哥,也不会成为二哥那样的人。” 这话胤祥信,毕竟看过外面的广阔后,还缩在皇城跟兄弟们斗得你死我活,那也太蠢了些。 想到外面的广阔世界,胤祥心都热了起来。也不知道十四弟有没有偷偷驾船出海远航。 坐船去更远的地方嘛,肯定是去过的,前两天,他和九哥坐唐子归他们搞出来的最新版蒸汽船,沿着海岸线一路北上,经过库页岛、鞑靼海峡、北海,一路到俄罗斯的最东边。 “他娘的,俄罗斯的土地真宽,比咱们大清宽多了。” 唐子归笑道:“这算什么,他们东边的土地更宽。” “这些土地是咱们的就好了。” “这要靠朝廷了,若是东边沿海的土地都是咱们的,俄罗斯没有出海口,以后东亚和东北亚这边,咱们的话语权就更大了。” “不好动手,唐子归你没见过那些沙俄人,他们不抢别人的土地就算好了,叫他们吐出些土地来,不可能。” 嘴上说不可能,胤祯心里已经在想,有没有法子让它变成可能。 胤禟提了一嘴:“围魏救赵你知道吧。” “知道啊,九哥提这个做什么?” 唐子归嘿嘿一笑:“九爷,这话您听主子说的吧。” 胤禟和唐子归对视一眼,两人露出个你懂我懂的笑容,胤祯半句都没听懂。 回去的路上,胤祯抓心挠肝:“不行,九哥你一定要跟我说清楚,围魏救赵什么意思。” “笨,这有什么难懂的,俄罗斯领土大,都是跟西边那些国家打仗占来的,西边打,咱们东边也打,两头只能顾一头,东边的地不就是咱们的了嘛。” 胤祯嫌弃道:“你们这也太想当然了,这么宽的土地,别人凭什么放弃。” “西边的土地更好,都是大平原,不像东边,大多是很难耕种的山脉,冬日还特别寒冷。如果两边选一边,他们肯定会选西边,放弃东边。” 胤祯忙道:“算了,你们别跟我说这个,要不然我会误会你们真想抢俄罗斯的土地。” 唐子归嫌弃道:“这些地真不是什么好地方,主要就是海湾,出海口重要。”